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新闻 汽车新闻
小米汽车何时量产_小米汽车上市后风波不断的原因
tamoadmin 2024-09-24 人已围观
简介1.调查|估值500亿独角兽,柔宇科技深陷“缺钱”困境2.小米之痛 没有风口只有现实3.为什么很多产品加上“国潮”元素就能受追捧?你愿意为国潮买单吗?4.同是互联网生态公司,为什么乐视的状况却不比小米?5.小米回应被意大利罚款320万欧元,具体都说了什么?6.豆瓣罚款、下架风波不断,督导组将进驻 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发布调价公函,公函显示,“因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
1.调查|估值500亿独角兽,柔宇科技深陷“缺钱”困境
2.小米之痛 没有风口只有现实
3.为什么很多产品加上“国潮”元素就能受追捧?你愿意为国潮买单吗?
4.同是互联网生态公司,为什么乐视的状况却不比小米?
5.小米回应被意大利罚款320万欧元,具体都说了什么?
6.豆瓣罚款、下架风波不断,督导组将进驻
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发布调价公函,公函显示,“因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运费等每年都呈上涨之势,公司决定从2022年3月1日起,确定对部分产品销售价格进行重新调整。”老干妈虽未明说涨价幅度,但笔者在超市发现, 此次提价幅度在5-15%左右,且不止有老干妈的酱类,还有佐餐菜、腐乳、火锅底料等都悄无声息地涨价了。 老干妈的涨价逻辑与其他调味品企业无异,仍源自各项成本上涨的压力。
老干妈在《调价公函》中提到,此次涨价是因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运费等每年都呈上涨之势,不断上涨的成本已经对公司的部分产品生产及备货造成了严重影响。
随着涨价,关于老干妈的讨论随即回到我们视野内,这些年老干妈的横空出世、日渐壮大,这时候,有网友发现老干妈也是拼了,为了防山寨,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从2021年1月申请了多条“老干妈”“老乾妈”“妈干老”“老姨妈”“干妈”“陶华碧”“陶老干爸”等商标,国际分类涉及广告销售、餐饮住宿、建筑修理等,目前商标状态为“商标申请中”。截至今年2月,“老干妈”公司及其对外投资企业和分支机构共注册过193个商标,其中2008年注册商标数量最多,达66个,老干妈公司除了对核心商标“老干妈”进行了全类别注册,还注册了“老姨妈”“干儿女”“干儿子”“老干爸”“老干娘”“老干爹”“老乾妈”等老干家属系列,老干妈公司还谨慎地注册了“妈”“老于妈”等相似字的防御商标。
老干妈的国民度话题度一直都不缺,自古网评出人才,一位网友如是说:老干妈干了37年,比不过薇娅干2年,老干妈让很多人就业,薇娅让许多人失业。
而又有专家评价,老干妈成功,口味是一方面,她的优势还包括了定价:首先老干妈是价格比它高的卖不动,比它低的亏本,可以说是把管理做到了极限。
这么多的评价亦步亦趋,老干妈这个国产品牌,到底还要经历多少风雨,才能卫冕皇冠,我们来看看。
再牛的企业也会有风雨飘零的至暗时刻,其实这些年,老干妈公司走得很艰难。
不久前,陶碧华回应大儿子投资房地产:个人行为,和老干妈公司无关。而在这之前,遭遇秘方被盗,接着又被腾讯误告,老干妈公司也是救火队员。
而这些只是多事之秋的前兆。
2012年,陶碧华长子李贵山注资2940万元,与朋友在昆明合伙投资房企——昆明贵山天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公司花4亿多元拍下昆明市盘龙区的一片地块,这一名为“云润天阳”的楼盘原计划2015年中旬左右交房,但大量已售商品房至今尚未验收、交房,数十户业主只得“强行”入住。因为这个烂尾楼,李贵山被纳入失信名单,成了老赖,和老干妈公司有协议,所以这事也波及不到老干妈。
而这样的承诺仿佛是打完左脸,打右脸。
陶碧华小儿子接班以后,老干妈公司从2014年,其业绩便开始走向下坡路,在2016年时其销售额还达到了45亿元,两年后,则下降到了43亿元。
2014出现了这样一个决议,陶华碧决定将自己的公司慢慢转交到次子李妙行手中,至此李妙行便掌握了公司51%的股份。
不到一年,网络上就出现了关于老干妈辣酱口味发生变化的相关话题,在经过调查之后才发现,原来是李妙行为了从中赚取更多的利润,将老干妈一直所使用的贵州辣椒,换成了河南辣椒。
贵州辣椒凭借好品质,其价格相对而言也会更贵一些,一斤的价格是在12元到13元之间,河南辣椒则是7元,也就相当于比贵州辣椒便宜了至少五元,一斤就可以节省五元,那一吨便可以省下一万元,一年便可以省下4亿元。
这一决议使老干妈辣酱失去了大量的拥趸,老干妈辣酱销售额也呈现断崖式下跌。
面对这种情况,已经73岁的陶华碧不得不亲自登场挽救公司局面,不仅诚恳向消费者道歉,将其中的辣椒重新换回贵州辣椒,并且还亲自把关每一项流程,在陶华碧的努力下,公司迎来了新的发展。
在2019年,老干妈的销售额达到了50.23亿元左右,陶华碧扭转了公司业绩不断下滑的局面,老干妈也开始慢慢走向正轨。
令人唏嘘的是,一个女人的肩膀到底扛起了怎样的艰难辛苦,走到现在,还是必须自己力挽狂澜。
1989年,创始人陶华碧原本开了一家主打凉粉和凉面的小吃店,为了赢得顾客们的喜爱,陶华碧没有像同行们一样只是准备一些胡椒、酱油和小葱等材料,而是专门研制出了一款独创的麻辣酱,而这种麻辣酱就是现在老干妈辣椒酱的前身,后来经过不断地改良,麻辣酱的风味更加独特了有些客人甚至会用钱单独购买麻辣酱。
这让陶华碧看到了商机,1996年,陶华碧借了两间小作坊,雇佣了40名工人开始创业,专门生产辣椒酱。而这些辣椒酱的销售地点也从原来仅有的几家小餐馆,扩张到了各个粮油店以及单位食堂,很快老干妈辣椒酱就在贵州地区闯出了名声。
1997年8月,陶华碧成立了“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经过22年的奋斗,2019年,老干妈全年销售收入达到了54.0009亿元再创 历史 新高,稳坐国内辣椒酱企业的第一把交椅。
而在美国,奢侈品电商Gilt,更是把老干妈奉为尊贵调味品,曾以两瓶11.95美元的限时抢购价进行促销,这样的价格当真算得上“来自中国的进口奢侈品”了。
陶华碧曾在一次采访中说过,老干妈辣椒酱的每一个辣椒、每一块牛肉都货真价实,绝对不掺假,也绝对不以次充好。
除了原料上用心,老干妈的对品质的坚守还体现在“笨拙”的制作流程上,老干妈在一直采用传统手工搅拌的方式,让老干妈的口味维持了十几年也不曾改变。
老干妈虽然一瓶的售价仅为8元左右,但凭借着好口味、低价格,成功在辣酱市场中脱颖而出,平均每天可以卖出130多万瓶,其一年所使用的辣椒达到了1.3万吨,大豆1.7万吨,其每年的销售额达到了45亿元。从1998年到2013年,短短十五年的时间里,其产值就从5000万增长到了38亿元左右,相当于翻了74倍。
不过,陶华碧老了是否就等于老干妈公司老了,如果陶不能解决接班人问题,是选择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是否意味着老干妈公司无法长足发展?老干妈要穿越创始人周期问题,是不是要破除她自己的传统思维?
在老干妈内忧外患之际,竞争者没有放过每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并且国外的品牌甚至伪装成国产品牌,例如美国辣椒酱味好美“潜伏”中国30年,营收却是老干妈的7倍,还一直被误以为是国货,老干妈一年营收达到了50亿,而美国辣酱味好美营收却高达337亿,是老干妈的7倍,并且早已上市,市值已经达到了1723亿。
这就有人就指出:老干妈不上市太可惜了,现在一年顶死就做个60亿,如果老干妈上市的话,市值就可能达到1000亿,甚至可以超越海底捞市值,哪怕陶碧华家族只拿个10%的股份都有100亿。
不过有人就反驳道:这些都是纸面价值,老干妈之所以不上市,就是因为陶碧华觉得这是“圈钱”,还不如实实在在经营公司,踏踏实实做好产品才是经商之道。
当然,老干妈坚持不上市主要还是陶碧华觉得不缺钱,也没必要去融资,但市场是变化多端的,现在市面上类似“老干爹”等辣酱品牌层出不穷,说不定那天老干妈就被其它品牌取代了,还是那句话:市场没有常胜将军,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希望老干妈还是要不忘初心,不要让忠实爱好者们觉得“老干妈没有以前好吃了”。
老干妈的陶华碧说过:“我不懂上市、融资这些鬼名堂,我只干我会的。”
但对于真正的企业家而言,上市只是登上更高的舞台的阶梯,而不是舞台本身。
上市帮助企业提高了融资的能力,这是显而易见的,上市以后,企业的公信力和知名度会提高,在民营企业得到贷款都难的背景下,政府和资本市场的背书太重要了,最后是 社会 上也经常会把上市作为企业家成功的一个标志,所以很多企业家都对上市抱有极高的热情。
但不是每个人都这么想的,老板电器上市了,方太就是不上;中兴上市了,华为就是不上;海天上市了,老干妈就是不上;海底捞上市了,西贝反倒喊出永不上市的口号。
所谓的不上市言论也许就是老干妈想让你接收到的信息,这也是一种营销手段。像小米雷军、娃哈哈的宗庆后这些企业家,开始一直叫嚷着坚决不上市,但最终还是积极主动要求上市。
曾经的老干妈公司,奉行“不集资、不上市、不贷款”的原则,靠着产品的质量,硬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但是老干妈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天的老干妈,靠的不是营销和砸钱,而是过硬的品质,但因接班人问题导致的产品质量风波也让老干妈备受质疑。由此推测,也许老干妈认为上市时机未到。
那么,宣称不上市的老干妈如何穿越市场周期?是多矩阵发展产品,还是继续深耕口味?或者通过国潮包装新营销继续深耕新新人类。
看到了辣酱市场的蛋糕越来越大,市场许多辣酱新竞品相继上线,2016年,林依轮便创建了属于自己的辣酱品牌—饭爷,其每一瓶的售价是25到40元之间,主要针对的是年轻消费者,在登场仅三个月的时间里,该品牌的融资规模就达到了8300万元。还是在这一年,岳云鹏也推出了属于自己的辣酱品牌,在不到30天的时间里就销售了1.86万瓶,老干妈会不会被取代,大约很难有人回答,比较我们曾经见证过许多企业,以为是百年,却走不过30年的风雨飘摇雨打风吹。
但是许小年就认为老干妈是一家创新做得非常好的公司。老干妈是用传统模式制作辣椒酱的公司,并没有去讲云计算和大数据这样的时髦概念,但是,却能把产品卖到全世界,做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辣酱。 在许小年看来,老干妈的创新就在于,它能构建一个全球化的销售网络。
许小年总结说:“所以,创新不是风口,不是新潮,不一定是当下最前卫、最先锋的技术,而是要做自己和他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是带给这个世界、带给市场以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想法和新的服务,是实现差异化竞争。”因此,大家都拥挤到一个风口,反而不是创新,而是争相模仿,恰恰不是创新要提倡的差异化竞争。
笔者认为, 如果你的企业可以通过一个被顾客接纳的长处而基业长青,拥有一个国家的文化属性,是一个文化名片,就是很厉害的事情,例如可口可乐,也换过口味,也迎合过市场的,但是依然有一批忠粉,只要可口可乐生产产品,他们就高高兴兴购买。只因为,可口可乐代表了他们认同的口味和文化。
其实,我们希望老干妈能够基业长青,毕竟这是属于时代和中国的口味与文化。随着时间流逝,当老干妈辣酱成为出嫁女儿的嫁妆,成为中国在世界之林的文化标签,老干妈就继续做自己就够了。当然,这个现象已经存在了,留学生群体在国外超市花高价买走老干妈辣酱,从豆豉和辣椒的香气中吃出“家乡的味道”。有国外网友说,“当你和中国女人结婚的时候,等于娶两个女人:你的未婚妻和陶华碧”。
至于是不是要国潮包装,这并不太重要,只因为,老干妈就该用最朴素的样子讲述属于中国的故事。
调查|估值500亿独角兽,柔宇科技深陷“缺钱”困境
每日一问:王宝强新女友冯清到底是不是第二个“马蓉”?
提到王宝强,相信大家第一瞬间脑海里浮现的可能并不是他的某部作品,
而是当初和前妻马蓉闹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的“丑闻”。
但同样的,王宝强的新女友冯清也是恶评不断。
她的身上有着很多标签:“学历”,“欠钱不还”,“葬礼摆拍”......
还没官宣结婚呢,就已经开着百万的豪车,浑身奢侈品,十分富贵。
这就让人不禁产生疑惑:
在 娱乐 圈没有绯闻没有黑料的王宝强,
为什么偏偏钟意恶评不断的新女友冯清,他到底想要什么?
王宝强看女人的眼光真的这么差吗?这究竟是真的“傻”还是因为“爱”?
黄渤曾经说过:
也许有很多人并不喜欢王宝强,甚至一些喜欢王宝强的人也对他的定位是装疯卖傻。
以傻为本尊,形象固定在《天下无贼》《泰囧》等影视作品中的憨厚, 搞笑 夸张的形象。
但其实我们看到的王宝强,和真正的他还差个十万八千里呢。
郭德纲曾经说过:要想成事,天赋,兴趣和努力缺一不可。
然而郭德纲如此,王宝强亦是如此。
从一个人人都看不起的龙套小伙,到现在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王宝强“逆天改命”的经历,可谓是十分的曲折。
1982年,王宝强出生在河北邢台的一个小山村里,村里的每个乡亲都是特别的淳朴老实。
他们靠着务农为生,自然,王宝强的父母也不例外。
但对于王家来说,有三个孩子要养,这微薄的收入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所以那时排行老三的王宝强,从来都没有卖过新衣服,总是穿哥哥姐姐剩下的。
他也不敢奢望什么,他也深知要想改变命运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然而,在不经意间命运正悄悄地发生改变。
6岁那年,王宝强看到电视中正在播放《少林寺》,顿时两眼放光。
他也想像李连杰那样神气,便萌生了想要成为功夫巨星的梦想。
于是,王宝强连忙跑去告诉自己的父母:“爹,娘,俺要去学功夫。”
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小不点儿来说,想当功夫巨星无异于“天方夜谭”。
王宝强的父母终归是不会同意的,一是觉得小孩子只是一时兴起,二是不想让孩子去受苦。
但王宝强还是三番五次地说自己想去,一直软磨硬泡了两年。
父母终究也是拗不过王宝强的倔脾气,就把他送到了河南嵩山少林寺。
1990年,年仅八岁的王宝强就背上行囊远离了家乡。
幼小的身体背着比自己还要重的行李,头上戴着褪色的小虎帽,身上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
就这样,王宝强站在了少林寺的门前,但他的眼神中没有奔波的劳累,反倒满是憧憬。
可少林寺的日子并没有王宝强想象的那么美好。
每天王宝强都需要高强度的训练,一拳一脚,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8岁到14岁,王宝强这一学就是六年。
在这六年里,只有过年的时候王宝强才能回家,而且父母也没有去少林寺看过他。
虽然日子很艰苦,但他真的学到了不少武功的精髓,也磨炼了他坚韧,独立的能力。
这也为之后的演艺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样的,在少林寺他也真正地明白原来这里不能拍戏,也根本上不了电视。
但他总归没有放弃自己的演艺梦,而是再一次背着行囊踏上了“北漂”之路。
初来乍到的日子必然是不好过的,不仅要受很多人的白眼还要遭受很多挫折。
每天奔波在不同的剧组中,甚至连温饱问题都很难解决。
自己带来的钱,在北京这样一个高消费的城市中,已经见底了。
为了维持生计,王宝强不得不去工地上干起了临时工。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梦想。
然而,王宝强也是这么想的,他始终相信终有一天会有实现梦想的机会。
俗话说得好:功夫不负有心人。
2003年,王宝强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也遇到了赏识自己的伯乐。
导演李杨正在筹备自己的**《盲井》,但剧中的袁凤鸣一直没有定下人选。
于是就有1000多名“北漂”人员前去试镜,王宝强也在其中。
导演李杨看到王宝强身上那朴实憨厚的样子,非常符合剧中人物的设定。
就把王宝强从北影厂门口拉到了《盲井》的拍摄场地中。
王宝强也抓住了命运抛给他的橄榄枝,随即出演了剧中的男二号。
然而,这部**拍摄的地点在矿井中,环境非常的恶劣,稍不小心就会发生塌方。
就连制片人都受不了这样艰苦的环境,跑路了。
但王宝强却坚持下来了,因为在他的心里认为:别人给我钱了,我就得把事情做好。
当然他也不负众望,凭借此剧在演艺圈崭露头角,并获得了金马奖最佳新人奖。
俗话说得好: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自此以后,王宝强在演艺生涯也是一路开挂。
相继出演了《天下无贼》中老实,憨厚的农村娃傻根;
《士兵突击》中从傻傻的新兵蛋子到特种兵的许三多;
《我的兄弟叫顺溜》中憨厚又爱国的士兵顺溜;
《Hello!树先生》中装疯卖傻的树先生。
王宝强瞬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傻,倔,憨”也成为了贴在王宝强身上的标签。
他也对怀有知遇之恩的导演李杨,冯小刚,赵宝刚等人,感激不尽。
知道冯小刚的胃不太好,王宝强曾扛着一百多斤的小米,送给冯小刚并且告诉他:
这种老实憨厚的本性是发自内心的,并不是想要讨好谁,
况且王宝强心里也知道冯小刚根本缺小米,哪怕是一百斤,不是吗?
王宝强时时刻刻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能忘本,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
然而在事业上炉火纯青的王宝强,在爱情上也开了花。
他遇到了身为西北大学的“校花”马蓉,并且展开猛烈的追求。
郎有情,妾有意。俩人自然而然地就走到了一起。
2009年,马蓉一毕业就和王宝强秘密结婚,婚后生下了一对儿女。
在王宝强的心里,马蓉是一个长得漂亮的人,人也很单纯,
最关键的是比自己家境好,学历高的人,甘愿为了家庭而放弃自己的事业。
这让王宝强自始至终都觉得是自己亏欠马蓉,所以很是宠爱她。
那时候的王宝强可谓是爱情事业双丰收,因此也度过了很幸福的一段时光。
但马蓉却觉得王宝强对自己的好就是理所应当的,因而也并不在乎。
直到2016年8月13日,王宝强在公众平台发布的一篇文章,顿时掀起舆论风波。
他经历了三重背叛:枕边子马蓉的背叛,最重要的商业伙伴经纪人的背叛,最看重的男性朋友的背叛。
王宝强遭受了 情感 和经济的双重扼杀。
但他当机立断的发布出他们的恶行,并且果断的选择离婚。
又或者说及时止损,是对马蓉最好的报复。
离婚以后,马蓉也从王宝强独宠的娇妻到现在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不知道她午夜梦回时可曾后悔过。
事到如今,走到今天这个结局,也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吧。
在王宝强和马蓉闹离婚的那几年,王宝强的母亲去世了。
就在这时,冯清悄然地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中,在王宝强母亲的葬礼上披麻戴孝,如同家人。
而此时的马蓉,正带着女儿在机场秀穿搭,在外游玩。
这简直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众的舆论也会自然而然地偏向冯清这一边。
此舆论一出,各种冯清的负面新闻蜂拥而上。
不仅会有人产生疑问,王宝强的新女友冯清到底是什么来头,她真是恶评满天飞吗?
其实相比于王宝强的前妻马蓉来说,冯清多的可不是姓氏前面的那两个点。
冯清有着178的身高,身材高挑,皮肤白皙,还曾获得过世界**的亚军。
并且早年在美国的伯克利大学留学,回国后还担任了多家公司的执行董事。
论身材,样貌,学历,能力,这简直就是妥妥的白富美。
不过不久后,就被一个疑似马蓉的账号爆出了很多关于冯清的黑料。
文中称冯清的学历,并且有很多的水分。
她上的根本不是伯克利大学,而是交了学费就能上的一所野鸡大学。
随着舆论的不断发酵,相继市面上就出现了冯清的很多黑料。
有人称冯清旗下的很多公司因经营不善,背上了债务,为了逃避债务,
冯清不仅更改了公司的法人,还被列入了失信企业名单中。
不仅这样,冯清还离过一次婚,并且带有一个三岁的儿子。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顿时把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王宝强和冯清。
何况网上发表的言论我们并不能全信,毕竟和冯清朝夕相处的是王宝强。
再加上和王宝强离婚后,马蓉一直想用热搜来刷自己的存在感,想必大家也是见怪不怪了。
俩人在一起这么久了,冯清也从来没有用两人的恋情来进行炒作,
哪怕王宝强至今都没有正式的公开冯清,她也是不吵不闹,默默的陪伴。
选择和王宝强在一起之前冯清就是清楚的,在一起之后自然要背负很多骂名。
但她宁愿承受各种流言蜚语也要陪伴王宝强,并且心甘情愿地照顾他和前妻的孩子,
并且还相处的很好,早在2018年王宝强的儿子就曾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中称冯清为“小冯冯”。
但有了王宝强和马蓉的前车之鉴,他的婚姻大事一直都是大众关心的热点话题。
但我觉得我们大可不必过于操心,王宝强作为当事人,自然是吃一堑长一智的。
毕竟他对自己的事业和家庭还是很有规划的,他有非常清醒的头脑,他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
人们只知道他傻,他憨,他老实,但却不知道他也有野心,有耐心有完成理想的决心。
和王蓉离婚后,哪怕身无分文,王宝强借钱也要把自己的税金交上。
自己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大闹天竺》,哪怕被提名金扫帚奖,
王宝强也是不羞不恼的上台领奖,要知道的是金扫帚奖是年度最令人失望的导演奖。
在王宝强之前,根本没有一线明星愿意认领这个不光彩甚至还有点丢人的奖项。
但王宝强依旧谦虚,诚恳地上台领了这个奖,
因为他知道不管是百花奖,白玉兰奖,金鹰奖还是金扫帚奖都是可以告诫自己的。
获得优秀的奖项时,告诫自己要不骄不躁,获得金扫帚奖项时,鞭策自己下次要做得更好。
王宝强出道这么多年,就连当初闹得不欢而散的马蓉都爆不出他的黑料。
用“ 娱乐 圈净土”来形容他一点都不为过。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相比和马蓉那闹得轰轰烈烈的婚姻,王宝强更想要的是平平淡淡,简简单单的幸福。
而冯清的出现正带给了王宝强这简单的幸福感。
她可以陪着王宝强一起去小诊所看病,也可以陪着王宝强和家人一起吃饭,在王宝强回到家中做一口热乎的饭菜。
如今,那个从小就梦想演戏的王宝强,已经在 娱乐 圈摸爬滚打18年了,
他也把曾经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甚至完成得比曾经想象的还要好。
甚至王宝强剧中的形象人们也会带到现实中,觉得王宝强“傻”,
但这不就更加证明他塑造的“人设”很成功吗?
何况他也始终在做自己,他憨憨的形象正是他最有力的武器,其实他一点都不傻。
在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之后,王宝强也遇到了冯清,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完美的结局呢?
同时也希望王宝强和冯清可以携手一起走过余生。
小米之痛 没有风口只有现实
去年底,曾经估值超过500亿的独角兽柔宇 科技 ,被曝出资金紧张、拖欠员工薪资。如今,柔宇 科技 仍深陷“缺钱”困境。
3月29日,柔宇 科技 员工陈洛告诉红星资本局,从去年9月至今,他6个月内收到了5封欠薪邮件,邮件的内容都大致相同:“公司融进正在推进,资金即将到账,马上补发工资”。据陈洛计算,柔宇 科技 拖欠他的薪水已有近10万元。
2021年2月以前,柔宇 科技 “光环加身”,备受资本追捧,其中不乏中信资本、深创投、杭州基石、保利(横琴)资本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但如今,柔宇 科技 深陷“欠薪”漩涡,一直在寻求融资帮助,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撤回上市申请至今,再不见柔宇有新的投资进入。
这家独角兽到底怎么了?
科技深陷“缺钱”困境" img_height="1080" img_width="1620" data-src="//imgq8.q578.com/ef/0331/6cb56c3f692fefab.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柔宇 科技 员工:
欠薪就发邮件 ,已拖欠近10万元
在柔宇 科技 工作了近2年的陈洛怎么也想不通,这家曾经估值超过500亿的独角兽,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公司一直持续积极推进融资工作,近期已有重大进展,由于资金尚未及时到位,3月10日的工资将于月底发放,敬请谅解”。“又是一封欠薪邮件”,陈洛心里盘算了一下,这已经是6个月内的第5封欠薪邮件了,柔宇 科技 拖欠他的薪水已有近10万元。
在2021年2月以前,柔宇 科技 是“光环加身”的独角兽企业。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柔性OLED屏幕生产商,备受资本追捧,融资已经到了F轮,科创板的大门正缓缓向它打开。
但2021年2月9日,柔宇 科技 撤回了上市申请文件,随后便消失在了公众视线中。等它再次出现时,竟是因为大规模拖欠员工薪资的新闻。
陈洛回想起,其实从去年9月开始,柔宇 科技 就已显现资金紧张的信号,当时正值中秋节,公司连盒月饼都没有发。紧接着10月10日,本是柔宇 科技 的发薪日,但陈洛收到的不是工资到账的通知,而是一封欠薪邮件,告诉他9月工资只发40%。
当时,陈洛对公司还抱有一丝希望,以为情况能好转,然而, 他等来的却是“10月工资拖欠”、“11月工资继续拖欠”的消息。
工资被拖欠的状态下,员工们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陈洛记得,刚入职时, 他所在的小组员工都干劲十足,一周有3天都在加班。但从公司欠薪开始,陈洛手头上的项目停滞不前,公司没有人愿意干活,身边的同事都陆陆续续离职。
或许是迫于外界压力,2021年12月31日,柔宇 科技 给员工补发了11月的工资,但此前拖欠的部分仍然没有说法。随后有公开报道称,柔宇 科技 资金问题缓解,员工薪酬已发放一部分,柔宇 科技 的欠薪风波渐渐平息。
风波平息后,柔宇拖欠薪资的情况还在继续。2022年开年以来,1月、2月和3月的工资,柔宇 科技 同样以一封欠薪邮件代替。在这期间,柔宇 科技 OA系统里的人数不断减少,陈洛注意到,员工人数已经从1800下降到了700。
科技深陷“缺钱”困境" img_height="888" img_width="1568" data-src="//imgq8.q578.com/ef/0331/4ace71b8de95897d.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由受访者提供
如今,面对“融进正在推进,资金即将到账,马上补发工资”这样的话术,陈洛的内心早已麻木,他迅速关掉邮件,打开了招聘网站。
从估值60亿美元到发不出工资
柔宇 科技 到底怎么了?
陈洛加入柔宇 科技 ,是在2020年,当时,柔宇 科技 刚刚完成3亿美元F轮融资,甚至还传出要赴美IPO的消息,这家明星创业公司一时风光无两。
实际上,自柔宇 科技 创立以来,就一直“光环加身”。其创始人刘自鸿被称为“天才少年”,17岁以江西省抚州理科高考状元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毕业后,刘自鸿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学位,妥妥的“学霸”出身,还是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
2012年5月,刘自鸿从美国归国创业,和他的另外两名清华大学兼斯坦福校友魏鹏、樊俊超共同出资10万元创立了柔宇 科技 。2014年8月,柔宇 科技 发布了世界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器,厚度仅为0.01毫米,卷曲半径可达1毫米,在当时可谓是颠覆式的技术水准。
柔宇 科技 因此备受资本追捧。仅从2017年8月到2019年11月,柔宇 科技 就获得了7轮融资,不乏中信资本、深创投、杭州基石、保利(横琴)资本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2020年,柔宇 科技 还曾以60亿美元的估值跻身于《2020中国新经济独角兽200强榜单》前12名,并成为《中国企业家》2020年度”中国科创企业百强榜”的榜首。
著名天使投资人、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也为错失柔宇 科技 而扼腕叹息:“每次看到它的好消息,我都心如刀绞,作为天使投资人的骄傲,被碾压得粉碎。”
但柔宇 科技 似乎陷入一个怪圈,不断融资,却始终“缺钱”。
外界普遍认为,此前放弃科创板上市,使得柔宇陷入资金困境。但实际上,在启动上市前,柔宇的财务状况已经出现问题。
2020年,柔宇 科技 搁置赴美IPO的计划,抢在最后一天转向A股科创板,计划募资144亿元,其中7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但是招股书一经披露,柔宇 科技 资金链紧张的现状就暴露在大众面前。从营收数据来看,从2017年度至2019年度和2020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472.67万元、1.09亿元、2.27亿元和1.16亿元,其中还有不少未到账的“应收账款”。
此外,柔宇 科技 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在上述时间线内,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和-9.61亿元。也就是说,公司三年半累计仅实现营收5.17亿元,但亏损却高达32亿元,且亏损幅度有持续扩大之势。
年度亏损持续扩大的同时,柔宇 科技 的现金流情况也不乐观。公司经营现金流净流出金额在上述时间线内,分别达3.58亿元、6.12亿元、8.11亿元和3.86亿元,流动性压力不断增大。
就在2019年下半年,刘自鸿、樊俊超等四位高管还曾向柔宇 科技 拆借资金,公司缺钱程度可见一斑。2021年2月撤回上市申请后,柔宇 科技 “缺钱”的困境越发明显,直至半年后,连员工薪资都发不出。
科技深陷“缺钱”困境" img_height="502" img_width="862" data-src="//imgq8.q578.com/ef/0331/a7a165ac7ed0b20e.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公司高管曾向柔宇 科技 拆借资金
产能多数在闲置
前员工称生产线一个月只用3天
细看柔宇 科技 “缺钱”的问题,除了一边融资、一边亏损,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柔宇自身缺乏“造血”能力。
红星资本局发现,柔宇 科技 自始至终都在被质疑。一开始被质疑研发不出产品,之后被认为产品研发出来后无法量产,产品量产后又被指良率过低、产能不足,再到被质疑缺少应用场景、卖不出产品。
早在2020年初,在柔宇 科技 IPO关键时刻,大众就发现世面上已很少见到柔宇相关产品。
实际上,柔宇不是没有产品,而是“卖不动”。面对B端,柔宇推出“成本低、良品率高”的全柔性屏,目前为止,并没有在任何一家主流手机厂商的产品上得到大规模使用。而柔宇对外宣传的其他应用场景的合作客户,如中兴、空中客车、中国移动等,其合作产品在大众市场上也几乎难寻踪迹。
面对C端的产品,以柔宇的可折叠柔性屏智能手机FlexPai来说,据21世纪商业评论估算,其手机业务年销量仅为约7112台。即便消费端营收全来自手机业务,2020上半年销量不过1.47万台。这个数据相比同样有折叠屏手机的华为、小米、三星来说,销量可谓少得可怜。
科技深陷“缺钱”困境" img_height="516" img_width="943" data-src="//imgq8.q578.com/ef/0331/237327156999d6f0.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销量少的原因,除了柔宇定价过高没有优势,也屡屡曝出质量问题。消费者王齐告诉红星资本局,他曾花费5000元左右买过柔宇FlexPai手机,但购买10个月内就大修4次。“屏幕坏一次,维修费用就要900多元,修几次都可以再买一个手机了”,王齐对柔宇的手机质量感到很失望。
科技深陷“缺钱”困境" img_height="745" img_width="399" data-src="//imgq8.q578.com/ef/0331/016d6d638d5e7fd1.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消费者向红星资本局反映 柔宇手机质量频出问题
除了手机, 柔宇还推出过真无线耳机、 时尚 衣帽、自拍杆、智能手写本等,在市场上均反应平平。
红星资本局发现,由于柔宇 科技 长期市场订单欠缺,导致公司产能利用率太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也能印证这一点,在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柔宇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5.1%、31.2%和5.3%,这也意味着公司的产能多数时间均在闲置。
在产销率方面,销量也远低于实际产量。其全柔性显示屏2019年度实际产量为31.4万片,但销量仅5.27万片;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实际产量降为4.86万片,但销量仅2.21万片。也就是说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及时转化为销售收入。
柔宇 科技 的前员工刘畅对此印象深刻。3月29日,刘畅告诉红星资本局,“2019年下半年开始,柔宇生产线的跑货量就越来越少,直到2020年底时,一个月最多跑一趟,跑个两三天,其他时间都是空置,2021年9月我离职前,就只跑了一个星期左右”。
从柔宇 科技 的邮件中可以看到,公司一直在寻求融资帮助,但红星资本局发现,从2020年5月至今,再不见柔宇有新的投资进入。
就在去年底,柔宇 科技 被曝出欠薪之时,创始人刘自鸿在其个人社交媒体上,引述《马斯克追忆破产边缘:每天醒来,在梦中哭了一夜》一文,并说到:“其实,谁都有过不容易。在人生至暗时刻,也不要指望雪中送炭,唯一能做的是,坚持到底,永不言弃”。
如今看来,刘自鸿和柔宇 科技 的至暗时刻仍未过去。
编辑 杨程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科技深陷“缺钱”困境" img_height="136" img_width="750" data-src="//imgq8.q578.com/ef/0331/4765b05872b4d660.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为什么很多产品加上“国潮”元素就能受追捧?你愿意为国潮买单吗?
编者按
马云说,风口来时,如果猪都能飞起来,那么当风口过了,摔死的一定是猪。
这句话很应和雷军当初的豪言,也很适合现在的小米,靠风口来维系企业运转一定不是长久之计。
当发家“王牌”之性价比模式成为小米的痼疾,多元化、层级化、双品牌、AIOT…饮下何种良药才能不作痛?
系列报道(一 )
5G风口 小米能祭出新“王牌”么?
2018年的手机行业在凛冽寒风中瑟瑟发抖,中小手机厂商或倒闭或于夹缝中艰难求存,市场趋于饱和之下、智能手机更新换代频率的降低让2019年手机市场充满挑战,调研机构TrendForce的报告显示,今年预计智能手机产量14.1亿台,比2018年下降3.3%,如果情况继续恶化则下降比例将扩大至5%。
如此严峻形势下,不少研究机构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行业的下降趋势或延续至今年5G的到来。众手机企业也将5G作为“救命稻草”纷纷展开布局,而“热搜”体制的小米自然也不例外,在展示了折叠屏工程机的同时,小米也正式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并将其作为小米未来五年的核心战略。
“凋零”的手机市场需要“生机”
无论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还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2018年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18年12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 》显示,2018年全年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 4.14亿部,同比下降 15.6%;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 3.90 亿部,同比下降 15.5% 。
IDC的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显示,2018年整体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共计为14.049亿台,年同比下滑4.1%。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也显示,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4.297亿台,同比下滑5%,智能手机行业首次出现全年下滑。对此,IDC分析,2018年智能手机市场并没有看到很多积极的活动迹象,这其中有几个因素,包括手机延长更换周期、增加渗透率。许多大市场,政治和经济出现的不确定性,以及不断上升的产品价格导致消费者的挫败感增加。
“
“受宏观经济环境与手机同质化两大因素影响,现阶段智能手机行业形势不容乐观。”手机行业分析人士杨博丞告诉中国家电网,“ 手机同质化太过严重,无论是小米华为还是OPPO vivo,虽然说一直都在发新机,但他们的产品区别并没有特别明显。 ”
”
在市场疲软的大环境下,技术进步变得越来越不明显,厂商们从营销角度出发挖空心思激发购买冲动,但产品创新力却不足以支撑用户购买力,用户需求只能如涓涓细流,不断收窄。过去一年,产能3600万部/年的天津三星被曝关厂停工、活在倒闭破产传闻中的锤子 科技 已出售部分专利、昔日国产手机巨头金立遭遇破产、越走越偏的魅族手机销量惨淡、同样不堪销量重压的美图“嫁”给了小米、小米进入资本市场后大起大落、苹果在高售价风波中订单大幅削减、乐视风波后未能再焕生机的酷派面临着“退市”风险、沦落至边缘地带的联想仅剩下0.4%国内市场份额、而被联想收购后的摩托罗拉甚至已经从消费者的选购列表中消失,中国手机市场“百花齐放”的黄金时代在大浪淘沙中一去不返。
智能手机寻着家电行业的发展轨迹,开始进入寡头时代。国内某手机厂商负责人表示,整个手机行业处于跌宕起伏的阶段,在市场相对饱和时期份额会向少数厂商集中。对于破局之策他提到了5G,“5G技术的到来,可能会有所改变。有些厂商现在看起来很好,可能很快掉队,有的公司因为有创新技术,可能很快发展起来。”
“由于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饱和,换机周期延长,智能手机的发展经历了数次‘换机潮’。”有业内人士从换代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每一次的“换机潮”都伴随着一项解决消费者使用痛点的技术应用。“在5G手机商用前,手机销量下滑趋势仍将延续。”
可以预见,接下来的5G时代必然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的竞争焦点,无论行业或企业,都希望5G作为一个新的风口,给智能手机市场带来活力。这对小米来说自然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说,小米对5G技术的期待值不低于任何一家手机企业,毕竟这家才上市半年多的公司,市值已经累计蒸发千亿多,正急切盼望在资本市场找回“自信”。
“低迷”的小米需要新“王牌”
性价比与饥饿营销是小米自创立以来一直所独有的“优势”,多少手机品牌曾试图模仿,却从未超越。这一优势让小米在手机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也助力小米成功港股上市。但上市后的小米,交出的答卷却并不理想,股价一跌再跌,市值不断蒸发,处境堪忧。
以最初17港元/股的发行定价来看,小米最初市值543亿美元。7月9日小米上市首日,开盘价16.6港元,较发行价下跌2.35%,市值约520亿美元。虽然上市之初,德意志资本、麦格理、光大证券、西南证券等券商机构均在研报中曾给予小米“增持”、“买入”评级,目标价在19.6 -30.3港元/股之间,但资本市场却并不这么认为。
在上市次日有过开盘17港元/股、收盘19港元/股的“乍暖还寒”后,低走的主旋律几乎从未动摇,去年10月30日跌至11.4港元/股。到了年初1月8日,小米股价自开盘后几乎一路下跌,盘中一度下跌7.83%,截至收盘报11.1港元,全天大跌7.5%,较发行价跌去34.7%,成交10.34亿港元,市值跌至338亿美元左右。
1月9日,小米30亿股解禁,开盘股价为10.64港元/股,再次大跌逾5%,市值也缩水至330亿美元左右。自解禁以来,小米的股价更是不断下探,1月16日报收9.7港元/股,较前一日下跌2.61%。至此,小米的股价较半年内的最高点跌幅已超55%,市值累计蒸发超过1500亿港元。
经历过1月16日的最低谷,自1月17日开始,小米分别于1月18日、1月21日、1月22日三次回购股票,耗资总计近2亿港元,回购近2000万股,试图稳定股价。但在业内人士来看,这也只是短时间对股价构成支撑,在全球智能手机进入负增长时代,股价“风雨飘摇”中的小米未来业绩仍然呈下行趋势。
性价比是一把双刃剑,于小米而言,也正应了那句“成也萧何败萧何”。
伴随消费升级步伐加快,中高端手机市场崛起,并在萧条的大环境中行情走俏,除苹果、三星之外,华为、oppo等旗舰机型冲击中高端市场格局,并留下了自己不可撼动的地位足迹。当然,这些跟小米是无甚关系的,虽然出货量也在世界前五之列,但小米的销量更多来自于印度、越南等符合其性价比定位的中低端海外市场。小米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小米手机海外市场出货量增长了60%,收入220亿元,占据小米总收入近4成多。
没有高端“代表作”是小米的痼疾,所以它开始“蓄谋”高端路线以期挤入“上流”市场。《2018年小米中期报告》显示,2018年度小米在国内的战略重点是进军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第二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同比增长超过25%;第四季度,小米推出了高端市场试水作MIX系列的第三款产品MIX 3,但很显然收效甚微。
“ 小米一直在走比较保守的中规中矩路线 ”,杨博丞说,即使目前售价最高的MIX 3,其实也就是一个全面屏+滑盖,“发布后外界有很多声音说它是一种倒退,并没有做成那种不是滑盖的全面屏。”
数据显示,2018年9月底,小米的库存相比6月底增加了22%,相比2017年12月更是大增62%。另有IDC报告显示,小米2018年第四季度国内出货量1030万台,同比2017年第四季度大降34.9%,对比同期华为23.3%的增量,小米竞争压力空前。Strategy Analytics总监隋倩分析认为,由于库存积压,以及面临来自华为和Realme等中国和印度等主要地区的激烈的价格竞争,小米的增长在去年最后几个月大幅下降。他直言“小米在2019年面临更加艰难的局面,如果增长继续下滑,可能难以维持利润。”
雷军显然已经意识到了小米模式下的诸多问题,春节前夕,小米对外宣布将红米品牌正式独立,定位“极致性价比,主攻电商市场”,而小米旗舰机则专注于智能手机高端市场。2月20日,小米9发布,雷军称“这可能是小米手机最后一次定价在3000以内。”诚然,他似乎也认为2999元的价格并不符合人们对高端市场的高溢价印象。
在将“性价比”托付给红米的同时,小米也对曾经引以为傲的扁平化管理作出了告别,在近日正式推行一项针对内部员工的层级改革,将公司员工的管理层级细化为专员、经理、总监、副总裁及以上,并配上与华为类似的13至23个等级评定。专员级别为13级左右,经理为16级到17级左右,总监为19级到20级左右,副总裁为22级。对此改革措施,外界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从长远来看,小米将红米独立,进一步细分了低端与中高度市场,管理模式从扁平化到层级化的转变,有利于小米在国内手机市场的长足可持续发展;但也有人担心小米在建立职级体系后会丧失其扁平化管理的优势。
“红米Redmi”品牌独立发布会上,雷军曾说:“创办小米前我是华为铁杆粉,任正非很多讲话我都会背了,我也多次跟大家讲国产品牌要团结,枪口抬高一尺。”可见无论外界看法如何,作为“华为铁杆粉”的雷军正驱使小米加紧向华为学习却是既定事实。除了学习华为消费者业务的多品牌、多产品线、多渠道管理经验之外,更在学习华为成熟的管理经验。这对于成立8年员工数已达2万的小米来说,也实为一个新的征程。
“手机+AIoT”能成为下一个筹码么?
雷军说,当前全球手机市场正在经历阶段性的低潮,会延续到5G真正大规模商用的来临,而小米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我们也会在质量、创新、交付等方面继续勤练内功、夯实基础,为5G的春天做好扎实的准备。”
在内部管理改革之外,欲搭乘5G顺风车的小米,在5G春天来临之前主动出击了。
1月11日,小米年会,雷军正式宣布并启动了自2019年起的小米未来五年核心战略,也即 “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未来5年,小米将在AIoT领域持续投入超过100亿元。”这一战略在1月17日的回购股份公告中也有体现,小米公告称,在互联网商业模式及“手机+AIoT”双引擎策略的推动下,公司以股份回购表达对当下及长期业务前景充满信心。
“手机+AIoT”双引擎,其中手机是一道过不去的槛儿,按雷军的说法,“手机业务始终占稳全球第一阵营就是胜利”,但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 小米目前的全球第一阵营,更多是靠低端红米手机在海外市场的销量撑腰,定位中高端的小米手机功劳几无。 也许有人会以2月26日“小米9首销日53秒售罄”的记录来进行反驳,诚然,这确实反映出小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但从外界反馈来看,谁又能说这不是其一贯的高性价比+饥饿营销策略?说回海外市场低价策略的全球第一阵营话题,小米这种低价模式固然会在短时间内带来出货量的激增,但与苹果、三星、华为等高端定位的品牌相比,小米的利润率则明显不足,从长远角度来看,如果小米的双品牌战略与管理模式改革进展顺利且行之有效还好说,如若不然,目前这样的增量市场又能维持多久?
从AIoT布局来看,AIoT指AI+IoT,即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融合,这是5G时代被业界最为认可的两大应用场景,随着该新概念被不断超热,从BAT到AI行业的独角兽,都不约而同地官宣了AIoT战略。不过小米的AIoT似乎有所不同,雷军表示,对于小米而言,AIoT就是“All in IoT”。
客观来讲,小米在IoT是有一定优势的。2013年,小米以手机为中心孵化出生态链,经过多年发展小米在IoT布局上已经有领先一步的趋势,截至2018年11月,小米IoT平台已连接1.32亿台智能设备(不含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支持超2000款设备,号称“全球最大的消费物联网平台”。年初,小米战略入股TCL,为即将布局大家电业务在供应链、代工产能等方面已经开始提前布局。
不过有意思的是,雷布斯说着“All in IoT”,小米对外放出的口号却是AI+IoT,那小米在AI的布局优势是什么呢?小爱同学?杨博丞认为,小爱同学更多是通过语音交互去实现IOT的链接,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现阶段的小爱同学还在获取大量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去分析判断一个人的行为习惯,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如果“手机+AIoT”是小米为5G时代所筹备的核心战略性“王牌”,那么无论是作为一家雷军定位的“互联网公司”,还是作为一家资本市场评定的“硬件公司”,有生态缺核心技术的小米,距离祭出这张牌,似乎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同是互联网生态公司,为什么乐视的状况却不比小米?
我愿意为国潮买单。
对于国潮来说,包含的内涵越来越多元,既是新兴消费趋势,又是前沿文化潮流,同时他们更强调自我,对品牌和产品有更深刻的了解和鉴别能力,可以不加入中国元素,但绝不能少中国人的原创精神。
①对国潮的定义
国潮是由新一代中国设计师设计出来的带有中国特定元素的潮品,国潮有中国当下时尚潮流特色,符合当下绝大多数受众的潮流审美,深受很多年轻人的喜爱。
②为什么国潮元素受人追捧
随着中国本土品牌的自主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不再是模仿 而是立根于中国文化自我创造,所以国潮风的兴起是必然的,而真正国潮产品,一定是有自身的品牌特点和对时尚的态度。
这也是国潮兴起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③现阶段国潮的发展
如今的国潮品牌确实可以凭实力惊艳到我们。
不是所谓的白色打底加个自己的logo,也不是简单的印上中国元素,真正的国潮品牌是结合中国文化元素,具有鲜明的品牌特色和文化态度的!
脚踏一方土,扎根于上个世纪的文化思想,创造出拥有精神力量与高品质的中国国潮产品!
小米回应被意大利罚款320万欧元,具体都说了什么?
生态链做法是由小米首创,并被众多竞争对手甚至非竞争对手争相效仿的。然而,众多效仿者却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只是从单品类竞争被拖入多品类竞争而已。所谓的“生态链”变成了简单的业务扩张。
可以说,生态是互联网专属的词汇,制造业会将其称为产业链(上下游)或者多元化战略。互联网之所以会有生态,是因为生态建立以后产生的化学反应,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账号体系。当一个人可以用一个企业的某项互联网产品之后可以很快跳转到其他产品上,比如从搜索到百科到贴吧,移动互联网时代虽然账号体系受到冲击,但依然拥有较大的流量红利。
生态的核心玩法并不是分品牌,比如传统制造业喜欢做的分高端品牌、中端品牌、低端品牌,而是用户群。简单来说,生态就是为自己的核心用户群提供他所需要的或者潜在需要的所有产品,最为紧密的硬件生态是硬件及其配件或者周边,比如手机到耳机到手机壳。
小米的成功之处在于拥有了一批非常一致的用户群,假如你不是一个追求性价比的人,就会自然被小米的一次又一次抢购行为自然淘汰。因此,用户群比较单一,这也就更好地确定这批人的需求。
仅仅有一致的用户群当然是不够的,你还需要足够多的渠道去触及你的用户。这同样是小米的优势。小米的用户群普遍是互联网用户,很容易通过电商来触及。同时由于供货量比较少,容易把握渠道,在小米网上沉淀了大量的用户(这批用户为了能够抢到手机),这实际上为小米的生态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才是品牌,很多人认为小米将自己的品牌与性价比捆绑是无法走向高端的,但同时小米为自己塑造了一个非常通用的品牌形象。反观华为,商务定位。商务手机,很不错的定位;商务电饭煲呢,商务扫地机器人。性价比对于小米手机是一种无法提升溢价的品牌壁垒,但对于小米生态链却是先天的广告。
拥有用户群(整齐)、渠道(触及客户)、品牌(跨领域)才足以做生态链,如果反观小米的众多效仿者,简直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如果真要说有点样子的还得说乐视,负利润的概念的确让乐视硬件大卖。
豆瓣罚款、下架风波不断,督导组将进驻
小米手机被意大利罚款320万欧元的消息在网上引起了热议,要知道小米手机是国内的大品牌,在国外也占有一定的市场,只因它本身拥有超高的性价比。 但是突然被意大利竞争管理局处罚320万欧元(人民币算下来的话是2176万)也是非常让人意外了,原因是小米公司的产品在保修期内出现了轻微划痕和缺陷的时候,小米设在意大利的公司拒绝了消费者维修的要求,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小米手机回应正在评估原因
作为品牌手机,完美的售后才是企业能走得长长久久的基础。小米手机指出这项工作上他们一直致力于完美。对于意大利竞争管理局提出的原因会仔细调查,会仔细评估原因是否属实。小米手机对于消费者的权益肯定是尊重的,但是对于手机出现的轻微划痕和缺陷问题其实是很难定断属不属于售后维修该涉及的范围。毕竟这并不会影响到手机的性能,属于是使用痕迹,必须在这方面做出评估。
小米手机一直合法合规经营,尊重当地法律
对于海外市场,相信没有哪个国产品牌不想分一杯羹。小米手机既然想在意大利赚钱,肯定会实行合法合规的原则,知晓当地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当地的商业规定来做生意。何况小米对欧洲市场也是相当看重的,一直想要进一步抢占市场,肯定不会故意违背规定,损害当地消费者们的权益。小米手机做出的回应也是在意大利的子公司一直都合法合规的经营,并且遵守当地的法律规定。
对于这次被罚,相信小米公司肯定觉得很无奈,没有谁做生意不想顺顺利利的。在别人家的地盘上肯定要守规矩,被罚除了找原因、据理力争和走法律途径之外,也没有其他解决办法了。
要知道小米手机近些年来在国外发展确实有些不顺利,先是被印度指出有逃税行为,要求补缴税款5.7亿人民币,还被曝出居于印度的子公司财产被抵押的消息。现在又被意大利处罚,真的是风波不断。
豆瓣罚款、下架风波不断,督导组将进驻
豆瓣罚款、下架风波不断,督导组将进驻,据悉,近一年来,豆瓣频繁因为“点名”、“下架”与“被罚”等问题引发大众关注。豆瓣罚款、下架风波不断,督导组将进驻。
豆瓣罚款、下架风波不断,督导组将进驻13月15日,国家网信办发文称,针对当前豆瓣网存在的严重网络乱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派出工作督导组,进驻豆瓣网督促整改。
网信部门工作督导组进驻豆瓣网 图源:中国网信网
银柿财经记者注意到,自2021年以来,国家监管部门已针对网络环境多次开展专项行动。去年10月,网信办部署推进“清朗·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专项整治行动”,要求通过进一步加强账号注册、使用和管理全流程动态监管,督促网站平台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等。
去年11月,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娱乐明星网上信息规范相关工作的通知》,旨在进一步加强娱乐明星网上信息规范,维护良好网络舆论秩序,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
彼时豆瓣就曾表示,为了响应中央网信办治理“饭圈”乱象的工作要求,豆瓣自2021年5月以来,先后多次开展了“饭圈”乱象的专项治理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不过在随后的12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人约谈了豆瓣网主要负责人、总编辑,针对近期豆瓣网及其账号屡次出现法律、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情节严重,责令其立即整改,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并对豆瓣网运营主体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依法予以共计1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据悉,2021年1月至1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豆瓣网实施20次处置处罚,多次予以顶格50万元罚款,共累计罚款900万元。
对此,豆瓣根据有关部门的整改要求,从2021年12月2日0时至2021年12月17日0时期间,暂停“小组”回复功能的使用,并暂停小组“精选”频道的内容更新。期间,通过豌豆荚下载的豆瓣APP因涉嫌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遭工信部下架。
根据网信办的统计数据,2021年全年全国受理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共1.66亿件,其中豆瓣的受理量为351.4万,位于全国主要商业网站的第六位。
豆瓣被举报受理量位列第六 图源:网信办
在被罚款之后,今年以来,豆瓣已多次公示整治成果,在3月11日的最新公告中表示,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豆瓣已陆续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包括:清朗春节网络环境专项行动、互联护苗2021专项行动、饭圈乱象治理专项行动、清朗违规财经信息专项行动、用户账号运营乱象专项行动等。
豆瓣罚款、下架风波不断,督导组将进驻23月15日,红星资本局从网信中国官方微信获悉,针对当前豆瓣网存在的严重网络乱象,3月1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派出工作督导组,进驻豆瓣网督促整改。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近一年来,豆瓣频繁因为“点名”、“下架”与“被罚”等问题引发大众关注。
豆瓣最近一次被罚是在2021年12月1日,网信办负责人约谈豆瓣网主要负责人、总编辑,针对近期豆瓣网及其账号屡次出现法律、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情节严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责令其立即整改,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随后,北京市网信办对豆瓣网运营主体豆网科技依法予以共计1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1月至11月间,网信部门已先后对豆瓣实施20次处置处罚,其中多次予以顶格50万元罚款,累计罚款已经达到900万元。多次处罚的原因主要是,平台传播含禁止内容的网络出版物,包括*秽、、、暴力等信息。
除了被罚之外,豆瓣因超范围收集用户信息,在去年12月9日被工信部下架。随后,“豆瓣下架”的话题直接冲上新浪微博热搜。
红星资本局实测发现,截至目前,豆瓣在华为、小米、OPPO 和vivo应用商店仍处于下架状态。
成立于2005年3月的豆瓣,一度被称为“文艺青年的精神角落”。截至2019年年底,豆瓣的注册用户超2亿,月活跃用户超4亿。
但自2021年起,豆瓣成了“饭圈·清朗”行动的重点整改区域。2021年9月底,豆瓣头部娱乐小组“豆瓣鹅组”被暂停使用2个月,随后不少涉及娱乐、饭圈的小组也被要求整改。
据豆瓣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26日,在整治“饭圈”乱象专项行动中,豆瓣已删除违规和不良信息42万余条,禁言违规账号近5000个,解散或停用问题小组80余个。
豆瓣罚款、下架风波不断,督导组将进驻32021年12月至今,豆瓣一直处在风口浪尖。3月15日,国家网信办宣布,针对当前豆瓣网存在的严重网络乱象,已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派出工作督导组,进驻豆瓣网督促整改。这距离国家网信办约谈豆瓣并依法予以150万元罚款,对豆瓣App进行下架处理一事才3个月。
作为一家老牌互联网平台,豆瓣是垂直网站的代表,以书籍、影视内容分享、评分为主要业务,不过在内容审核和用户个人信息收集上,这家网站屡被点名。根据国家网信办披露的数据,2021年1-11月,仅国家网信办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豆瓣网就实施了20次处罚,多次予以顶格50万元罚款,共累计罚款900万元。
因存在严重网络乱象,督导组进驻豆瓣
针对当前豆瓣网存在的严重网络乱象,3月1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派出工作督导组,进驻豆瓣网督促整改。
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豆瓣网暂未作出回应,但“网信部门派出工作督导组进驻豆瓣网”的话题已登上社交平台热搜,阅读次数超过5608万次,讨论次数7462次。在相关话题下的留言中,大多用户对于督导组的进驻表示支持,其中一位网友还直言:“其实最重要的是管管后面的.产业链”。
北京商报记者登录豆瓣网发现,其官网账号豆嫲嫲最近一次更新在3月11日,披露了
《关于开展违法和不良信息专项整治行动的公告》,公告称,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贯彻执行《网络安全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及豆瓣《社区指导原则》,豆瓣已开展违法和不良信息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对站内存在的违法和不良信息及账号进行整治。
近两周(2022年2月25日至2022年3月10日),豆瓣对发布各类违法和不良信息的一批账号进行了关闭账号、禁言等处置,包括Mour桐等63个账号。
这和2021年12月初,国家网信办负责人约谈豆瓣网主要负责人、总编辑,针对近期豆瓣网及其账号屡次出现法律、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情节严重,依法责令其立即整改,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时,豆瓣的表态基本一致。
一年被处罚20次,被罚款超1000万元
事实上,约谈相关负责人只是2021年12月底这次处罚的一部分。
根据国家网信办当时的信息,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豆瓣网运营主体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依法予以共计1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2021年1-1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豆瓣网实施20次处置处罚,多次予以顶格50万元罚款,共累计罚款900万元。也就是说,截至2021年12月初,豆瓣网一年内已被罚款超过1000万元。
当时,豆瓣发布公告称,“根据有关部门的整改要求,豆瓣从2021年12月2日0时-2021年12月17日0时期间,暂停‘小组’回复功能的使用,并暂停小组‘精选’频道的内容更新”。
宣布上述整治措施后一周,豆瓣又因存在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问题,且未按照要求完成整改,被依法要求下架。根据七麦数据,豆瓣iOS版本在2022年1月19日恢复更新,其小组话题升级为小组内容征集活动。目前北京商报记者在苹果应用商店和部分安卓应用商店可搜索到豆瓣App,用户可正常下载使用。
手握小众标签,但平台治理问题仍需解决
作为创立于2005年的老牌社区,豆瓣自打上线就有明确的定位,以书影音起家,提供关于书籍、**、音乐等作品的信息,无论描述还是评论都由用户提供。根据艾媒北极星数据,豆瓣和微博、百度贴吧、知乎等被归类为网络社区,2021年12月,豆瓣月活用户588.3万,在该行业排名第十,微博、百度贴吧、知乎位列前三,月活用户分别是3.1亿、4480.3万、3093万。
谈到豆瓣为何多次因内容审核问题被处罚,比达分析师李锦清认为,“豆瓣是UGC(用户生成内容)模式的社区,体量不大不小,但活跃用户的黏性不小,这对平衡内容审核和用户体验提出了挑战。
加上豆瓣用户评论的内容有关书籍、影视,对‘饭圈’有天然的吸引力,在国家相关部门对主流社区平台严管的背景下,一些不良的‘饭圈’行为有可能向豆瓣转移,面对流量和内容治理,豆瓣需要认清主次”。